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
×
前江工业园区“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安排
来源: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区管委会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7-28 10:30:07

前江工业园区是贵池区委、区政府按照池州市委、市政府“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发展战略搭建的重要发展平台,是池州市西部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8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金属冶炼、特钢加工及延伸产业、铜加工及延伸产业。

一、“十二五”工作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规划引领,明晰了发展方向。根据省政府批复园区发展定位,围绕池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前江工业园区加快向材料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的要求,为适应今后可持续发展需求和转型升级需要,园区委托合肥工业大学重新编制了《前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并获池州市发改委批复,逐步确立了“一基地、一中心、一示范”的产业发展定位,即打造“长江流域重要的材料及新材料产业基地,重要的港口物流集散中心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第二,突出功能配套,夯实了园区平台。近年来,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8亿元,拉开框架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完成了38公里高低压线路、110千伏、220千伏和2座35千伏变电站的建设;45公里路网及配套雨污水管网全线贯通;日供2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1万吨污水厂和年吞吐能力500万吨公用码头、年供气1.5亿立方天然气工程全面投入运营;12万平米安置房、30万平米保障房建成交付使用。基本形成了以水、电、路、港、气等要素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同时,以金融商务中心、学校、医院、消防、公交等为支撑的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其中前江学校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其中前江学校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在校生规模达1300余人;金融商务中心主体全面完工;超市、消防站投入运行;公交、医院、商务宾馆等项目招商有序推进。一座集教育、卫生、金融、商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池州西部新城雏形渐显。

第三,突出产业承接,壮大了实体经济。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通过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先后引进贵航特钢、冠华黄金、西恩新材料、铜润科技循环经济园等一批工业项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现已竣工投产达18家,规上企业13家,安徽省百强企业1家,产业工人6000名,初步形成了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产品生产加工为重点的材料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和采用硫酸渣综合利用、烟气及固废处理技术的循环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6亿元,增加值88亿元;税收14.8亿元;外贸进出口12317万美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税收年增长50%左右,外贸进出口年增长达13倍。特别是2014年,园区成功实现全市首个县区级百亿产值园区。

第四,突出要素集聚,强化了服务保障。坚持征安结合、依法推进,累计完成土地征用16213亩、拆迁安置1042户;利用单独选址、土地增减挂、低丘缓坡地等方式,报批用地指标14000余亩。通过项目包装拼盘争取银行融资近8亿元。成立综合执法队伍,设立安全生产局、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以及环保分局,强化自身执法能力建设,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建立园区科技孵化器,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循环化技术改造,2015年12月,正式获批“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强化安全、环保、用工及综合执法能力建设,确保稳定和谐发展环境。进一步理顺园镇关系,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功能和集镇的行政优势,已将规划范围内保洁、征地、拆迁、安置等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部移交到集镇,真正做到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二、“十三五”工作安排

“十三五”期间,园区迎来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机遇叠加,转型升级、节能减排、“调转促”等矛盾挑战交织,如何抢抓机遇、克服挑战、加速崛起成为当下摆在园区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贵池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园区实际,加快修订完善《前江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启动实施“453”行动计划,紧扣“一基地、一中心、一示范、一新城”四大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努力打造三百亿元级园区。力争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工业增加值85亿;税收12亿元;外贸进出口5亿美元;就业人数达20000人;初步建成长江流域重要的材料及新材料产业基地、重要的港口物流集散中心、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池州西部新城,跻身安徽省开发区先进行列。

(一)全面提升功能配套水平。一是全面完善建成区内路网、房建、医院、金融商务中心等配套建设,继续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宝赛湖、杨湾湖、汪矶湖整治步伐,打造生产区与生活区间的绿色屏障,全面建成生态防护区,实现园区配套在质量和形象上大提升。二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做好金融、通讯、保险、咨询等中介服务类及酒店、宾馆、商业综合体等休闲娱乐类项目引入,并根据企业产业工人规模及下步发展目标,科学配置百货、饮食、邮政、储蓄等商业网点,为职工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三是完善园区内循环交通建设,并接入外围公共交通,努力实现生产区、服务区、居住区、消费区以及与周边镇街互联互通,加速产城融合发展。

(二)狠抓园区招商引资开展。一是认真完善项目库储备。围绕“一基地、一中心、一示范、一新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按照材料产业延伸发展、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循环产业特色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编制储备50个左右国家政策支持、契合园区实际,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为今后园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项目支撑。二是扎实推进产业链招商。充分利用贵航特钢、冠华黄金等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西恩新材料、海螺水泥、瑞恩余热资源综合利用等生产性要素补链项目的成本比较优势,依托即将编制完成的《产业链结构规划》和《产业链招商指南》,筛选重点项目,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攻关,逐渐形成产业链结构合理单个项目内循环、多个项目中循环和园区产业大循环格局。力争早日完成《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创建方案》编制和申报。三是全面开启全员大招商。成立专职外出招商组和招商项目服务组,实行以园区招商工作队为载体,班子成员及各局室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招商模式,努力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奖惩机制,签订目标责任书,调动全员招商积极性,提升招商实效。力争“十三五”期间引进项目资金200亿元以上,其中2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

(三)培育壮大园区主导产业。一是突出《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狠抓材料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以金属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材料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二是积极融入安徽省拥江发展规划,依托海易、远航两大平台,结合深水岸线优势和企业大物流特点,引入进出口代理、江海联运等港口物流功能配套项目,着力发展壮大集仓储、交易、加工、配送为一体,海关、税务、保险、金融等服务齐全的现代港口物流业。三是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组建园区服装业协会,做好轻工区内三毛服饰招工服务和其他劳动密集型项目引入,努力打造全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力争“十三五”末,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9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

(四)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一是密切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对接,早日启动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加快园区科技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积极申报高新技术和产品,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力争“十三五”末,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进入全省百强企业5家以上,培育上市企业3家以上;安徽省著名商标达3个,安徽名牌产品3个。二是加强园区用工信息平台与区人社部门信息的共享,定向组织开展失地农民和周边居民劳动技能培训。组建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和服务,实现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子女义务教育同城待遇。三是加大智慧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园区数据中心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对企业安全、环保等重点环节和园区主干道等关键区域实现在线监测和全程监控。四是强化项目服务全过程参与,在注册、立项、环评、能评、安评等手续办理上提供全程式服务。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引入多元合作、争取配套资金等方式,努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五是引导企业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开展知识竞答、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依托前江学校教育资源,开展职业教育以及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园区产业工人和居民综合素质,努力实现群众安居乐业、园区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