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
×
乌沙镇“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三五”规划
来源:乌沙镇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5-12-15

乌沙镇“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乌沙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富民强镇目标,奋力实施“铸造船舶经济,统筹社会民生,构建和谐乌沙”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全镇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预计2015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020万元,在2010年(1083万元)基础上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6.5亿元,比2010年(2.215亿元)增长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万元大关,比2010年(6056元)增长6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

(一)船舶产业平稳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按照“整合资源、打造龙头,完善配套、提升功能”的发展思路,抓好船舶产业发展,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建成船舶基地一期2.5平方公里完成内部道路建设6.84公里,10千伏专用高压线和2.5公里水电管网全部架通。3平方公里的船舶配套服务区、8万平方米的保障房交付使用,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生活。企业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11万伏慈云变电所建成使用,启动扁担洲崩岸治理工程,确保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至2015年,基地共引进落户企业14家,船舶修造企业8家,船舶配套企业1家,水上运输企业5家,总投资达15亿元, 6家船舶修造企业建成投产,4家入规,基地产能突破100万载重吨,年产值达5.5亿元,船舶修造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被安徽省确立为重点船舶工业聚集区。

(二)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针对圩区地域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项目建设和水利“八小工程”项目建设,扩挖整治山塘695处,清淤沟渠70条160公里,护砌54.3公里,泵站改造220KW,新建小型排灌站11座,新建以及加固水闸52座,新河坝排灌站线路改造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大坝沟项目按期建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按要求落实到位,申报森林村庄1个。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调解体系,推动农产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流转土地1.6万余亩。大力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组织实施一事一议项目69个,投入资金1332.9万元,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立足乌沙实际,围绕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农产品品质结构,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红庄蔬菜基地不断优化升级,成功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乌沙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绿景源花木基地被确定为安徽省茶花产业基地。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四种农作物参保率达100%。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积极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劳务收入不断提高。

(三)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强化领导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深入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推介乌沙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几年来,先后成功引进江舟船舶、鑫安船舶、兴烨气站、宏江源船舶配件、祺祥服饰等一批企业落户,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抓好招商的同时,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围绕项目开工建设关键环节跟踪服务,多举措解决企业融资、用工、土地报批、水电入户等实际问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积极服务宁安城际铁路、省道S321线、贵池区国家粮食储备库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中的征迁安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在我镇得以快速顺利实施。全镇经济初步形成以船舶制造为主导,服装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柱的发展格局,培育壮大了同乐船舶、中远船舶、富帆海运、祺祥服饰等一批重点企业。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镇村面貌焕然一新。镇区内水网、电网、路网设施完善,通讯、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新建乌沙镇农贸市场、居民文化活动广场、法制文化广场,不断完善居民生活活动场所。围绕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建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17.5公里,分阶段推进贵茶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投入20余万元对晏塘、乌沙两个集镇的路灯进行改造维修,点亮了群众夜生活。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村镇保洁,镇村居住环境得到优化。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10户,解决困难群体建设资金994.5万元。整合水利、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900余万元,用于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慈云中心村基本完成,红庄村、晏塘社区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镇区功能日益完善,集聚力、辐射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

(五)社保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新农保参保4.2万余人,参保率达98.8%。境内五保、城乡低保和孤儿、重度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大病救助等救助救治实现全覆盖,解决困难家庭医疗救助金和临时救助金176.9万元。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把审批程序和资金管理,发放低保金1429.2万元,五保金122.4万元。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和精神病药费补贴124.4万元。完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1419户3253人,申报贫困村1个。新建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及14个村级卫生室,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涉农补贴全部实行“一卡式”发放到户,农家书屋实现村(居)全覆盖,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深入实施校安工程,启动乌沙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多所中、小学教学楼、食堂和学生公寓,对部分小学教学楼进行了加固,校园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计生工作,严格落实国家计生政策,扎实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活动,宣传落实计生优惠政策,深化全员和流动人口信息清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计生工作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妥善解决农村“老民师”、离任村干部以及“五老”人员等“老字号”群体生活补助发放工作。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织电影放映、送戏下乡、“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巡演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平安乌沙”建设,社会治安状况不断好转,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等制度,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协调解决劳资纠纷97起,深入推进乌沙司法所的“省级示范所”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宣传、统战、民族宗教、双拥、卫生血防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七)围绕固本强基,认真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抓好农村“小学教”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守纪律、讲规矩、树正气、干实事”专题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工作的大落实。进一步完善镇机关干部考勤、值班、住勤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肃上班纪律,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得到整改。规范设置了镇为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制作了办事指南,中心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在各村(居)建立为民服务工作站,确保了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工作,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加大对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启用了部分后备干部参加村级工作,进行培养锻炼,盘活了农村人才资源,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结构。建立健全了村级党员学习活动日制度、三会一课等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树立了政府清正廉洁形象。

五年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全镇经济实力不强、镇级可用财力不足,工业规模不大、发展质量不高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大项目、大企业缺失,存量税源薄弱,新增税源不足,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民增收还不够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增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很重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工作计划

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全镇上下必须以“四个全面”为指导,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握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保持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总方略,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业契机,加速船舶工业基地及集镇配套服务区建设,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发展瓶颈,激活生产要素,集聚和谐领域,努力拼搏,务实创新,努力实现乌沙跨越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

(一)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到十三五”末,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含船舶工业基地);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亿元;财政收入达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
    (二)基础建设实现跨越。到“十三五”末,在全面完成村村通及路肩培护的基础上,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农村水利设施较为齐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供水、供电、通讯、环保设施进一步完善,集镇内办公区、生活区、商贸物流区、餐饮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齐全,促进三产发展,实现集镇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集镇规模与镇域经济同步扩张,把乌沙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龙头。
    (三)社会民生有效改善。到“十三五”末,教育、卫生、科技、文体、医疗、保险的覆盖指标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农民素质大幅提升。加大科普教育及职业技能教育力度,确保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新技能,能有新的增收致富渠道;更新观念,崇尚科学,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和发展意识。
    (五)城乡统筹取得突破。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力争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做强工业。
    1
、做大做强船舶产业。开发开放长江岸线资源,全力推进基地扩容扩规,力争“十三五”末,船舶基地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船舶工业基地,为船舶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坚持整合资源、完善配套、提升功能、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培育壮大现有船舶修造业,积极引导船舶企业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产品,抢占造船市场。同时,鼓励船企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发展修造、船舶中间产品和非船舶产品。不断增加船舶修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突破口,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辨证地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思想层面上为“工业强镇”提供宽松的环境。坚持招商不放松、引规不动摇、力度不减弱,在抓协调、搞服务、促发展、解难题上下真功夫,真正做到在理念上“重商”,在行动上“扶商”,在感情上“亲商”,力争在大招商、招大商上取得新突破,不断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争“十三五”末至少10家大中型船舶修造及相关配套企业落户基地,解决近万人的就业问题,年修造能力在200万载重吨以上,努力将船舶基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船舶制造基地。

2、做大做强服装产业。成立服装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整合全镇现有50余家服装企业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规模经营。以船舶配套服务区和杏花制梁场预留部分地块为中心,拟建设两个服装产业园,引进1-2家自主品牌的大型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提升服装产业规模、档次,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带动全镇服装产业规范化发展。力争服装业在“十三五”末创建一个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企业规模、档次,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服装行业年产值到“十三五”达到3亿元,成为我镇工业经济的另一支柱产业。

(二)做特农业。
    1、优化产业发展模式
   
做好“养殖产业”。依托江南乡村土鸡产销合作社,加快品种改良,扶持养殖大户,促使养鸡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成为我镇农业支柱产业;建设1-2个5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加大现有水面的开发力度,大力实施龙虾、鳜鱼等水产品的精养,不断扩大全镇养殖业的规模,增加群众收入。
   
做大“特色农业”。 有了特色,才有吸引力,才有竞争力,才有农村经济的活力。继续扶持好300亩乌沙小花生示范片、400亩苗木花卉基地、5000亩富硒米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力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扶持乌沙农机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释放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3、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认真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工作,切实提供种子、技术、资金和信息等各种服务。强化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质量认证意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品种改良工程、产品创优工程,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围绕乌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培育、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或各种经济组织与外商合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路子。

5、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服务,逐步建立以就业信息、中介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建立完善基层就业信息网络,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积极推进跨地区劳务输出。

(三)做靓集镇。
    认真抓好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查违、拆违工作,坚决杜绝乱搭乱建现象。加快推进船舶基地配套服务区内的办公区、生活区、商贸物流区、餐饮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建设,不断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拉开框架,凝聚人气,努力实现以主导产业集聚产业工人,以产业工人促进三产繁荣发展。同时,围绕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积极编报,争取项目,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集镇转移创业,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来镇投资兴业,重点是利用乌沙、晏塘两个居委会群众地处集镇区的优势,逐步运作两居委会群众“离居进镇”或“就地转移”的新模式,使小集镇成为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切实抓好集镇综合整治,认真组织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省道S321线和贵池区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完工。以城市的创建标准来抓好集镇文明创建工作,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运作模式,加大集镇和主干道日常清扫保洁力度,争取集镇供电线路改造工程实施,解决居民用电不足问题,不断提高集镇建设品位和形象,努力把乌沙集镇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龙头。

(四)做实民生。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工作,到“十三五”末全面解决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完善公益设施。建好镇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添置必要的文体活动设施,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认真抓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搞好三下乡文体活动,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3、强化社会保障。关注弱势群体,
继续抓好镇域内五保、低保、孤儿、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和大病救助工作,坚持原则、规范程序、公开透明,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必助;多举措确保完成5年扶贫开发任务;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确保群众参合率100%,积极推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4、构建和谐乌沙。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持之以恒地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扎实抓好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基层民主进程。加强平安乌沙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进信访工作,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5、加强党的建设。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乌沙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