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
×

 

 
一是文化下基层惠及千家万户。区财政补助200多万元,送戏下基层共演出410场;送电影下基层 1万余场,实现全区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实施了31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建立了社区和中小学文化辅导员队伍,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区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1000多万元,以区文化馆为中心,建设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贵池支中心;17个镇街建设了综合文化站;158个村建设了“农家书屋”;文化场馆(室)实行免费开放,基本解决了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农民读书难问题。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着贵池历史文化深刻内涵的瑰宝,经过全面普查和逐级申报,我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贵池民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街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贵池目莲戏、乌石手狮舞、青山庙会、里山武术等共5项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有人:其中全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3人。
文物保护工作明显加强,章氏、杜氏祠堂相继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区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4处都得到良好的维修保护。在顺利完成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我区2011年又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11处文物公布为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使更多历史文物古迹列入保护对象。池州傩、贵池民歌成立了保护协会。池州傩、贵池民歌在省内外频频登台。
四是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成立了七个文艺家协会,文艺家协会活动丰富多彩。先后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辉煌60年、平安贵池、党风廉政建设等美术书法摄影展,成功主办了“魅力池州、放歌贵池”暨“迎国庆·唱红歌·庆祝建区十周年”等大型文艺晚会。多支文艺代表队参加省市演出荣获大奖;文艺作品成果丰硕。全区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3000多件,国家级发表、获奖和展演作品百余件,省市级发表、获奖和展演作品1100余件。文化旅游文集《漫步秋浦·贵池卷》出版发行,文艺阵地《杏花村》杂志得到巩固和加强。
五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突破。积极推进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一批文旅结合的产业迅速发展。以“杏花村文化”为核心的杏花村文化园于2009年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展示昭明文化和徽文化的秀山门博物馆馆2006年开馆并成功创建3A景区,二期工程已进入后期布展阶段。阐述神秘“魁文化”和“古村落文化”的石门高乡村旅游示范区已投入开发建设。贵池傩戏等表演项目引入旅游景区表演,成为贵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旅游业态,深受游客好评。李白、杜牧诗文化、杏花村文化、傩文化等文化遗存纳入了全区旅游规划。
六是文化体制改革成效呈现。我区2010年6月份完成了文化体制改制任务,各文化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内引外联,努力开拓区内外市场,区黄梅戏剧团有限公司赶排了大型古装黄梅戏《凤还巢》、《费姐》、《借妻》、《姐妹易嫁》等,恢复排练了《荞麦记》,排练了多台黄梅小戏、歌舞,选段等,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